紅膏嗆蟹-國際短信驗證碼接口-原創生活
我的家鄉舟山盛產海鮮。在眾多的“海的味道”中,我最喜歡的是紅膏嗆蟹。春節時,那一盤紅膏嗆蟹是最受矚目的年菜,它犒勞著辛勞一年的人們。
嗆蟹,也稱為熗蟹,但我們家鄉人還是喜歡說成“嗆蟹”,因為“嗆”字更生動地表現了把咸味逼進去的意味。聽爺爺說,我們舟山一帶一直盛產梭子蟹。但因為很早以前沒有冰塊等保鮮措施,捕撈上來的那么多蟹無法保鮮,漁民們就把它們放進甕里,撒上鹽,以防變質。過一段時間撈出來一嘗,竟無比美味。從此,嗆蟹就成了家鄉的一道招牌菜。“一大把梭子蟹,一大把鹽,一個大甕,幾十個天。”嗆蟹的制作方法在漁民口中世代相傳。
國際短信驗證碼接口家鄉人喜歡年前腌制紅膏嗆蟹。腌制最講究的是時間,時間過長會過咸,口感發澀;過短,又會導致蟹肉太淡、發腥。隨著時代的變遷,嗆蟹的制作也有了變化。奶奶的制作方法就和媽媽的不同!奶奶用的是傳統的老方法:選擇脂膏肥美的梭子雌蟹,用水洗凈,背朝下放入小缸內,壓上石頭。鹽水按一定比例調配,沒過蟹體。最后扎緊封口,置于陰涼處存放。媽媽在奶奶的基礎上有了改良:把活的梭子蟹放入冰箱速凍后取出,放入兩斤水一斤鹽配比的鹵水中,然后滴上一點燒酒。浸泡的時間決定嗆蟹的味道,媽媽一般在浸泡10個小時后取出,再放入冰箱速凍。這樣制成的嗆蟹咸淡適宜、鮮甜可口。
剛做好的嗆蟹全身灰白,只有在關節處有紫色斑點。剝開蟹殼,紅澄澄的膏,真叫人驚喜。夾一撮紅膏,蘸些醋,送入口中,那種紅膏嗆蟹獨有的味道絕對讓人大飽口福——紅膏入口即化,卻有一股鮮甜味仍在口中回蕩。
要是這嗆蟹是剛從冰箱里拿出來的,青殼上覆有一層薄霜,剝開蟹殼,去除腮,將它切成兩半,再小心地切成一小塊一小塊,盛入白瓷冷盤中。無需用西蘭花和雕花蘿卜裝飾,光那肥美潔白的蟹肉、紅彤彤的軟膏黃就足以挑逗人的味蕾了。那嫩白飽滿的、透明果凍狀的蟹肉,閃耀著玉石般的光澤,肉質鮮美異常。再細聞,蟹肉特有的鮮香在空中彌漫,讓人不禁要吮吸手上的殘汁。
我特別喜歡把蟹膏和白米飯混在一起吃,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,白米飯可以多吃一碗呢!每次吃紅膏嗆蟹,蟹殼的紅膏非我莫屬!